

“光伏板安装完成后,具有遮阴效果,能有效阻碍互花米草进行光合作用,遏制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繁殖,同时板下空间还可以开展海洋渔业养殖、种植适宜滩涂生长的植物,进一步助力沿海生态环境改善。”项目经理裴泽伟介绍,该项目还充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,采用先进的光伏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,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与储存,并结合氢能生产环节,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,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整个项目的建成将会显著增强区域电网的调峰能力和供电稳定性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海面波光粼粼,光伏“由陆入海”、吞光吐氢。目前,如东“光氢储一体化”项目中,储能项目采纳地方政府建议,按照共享储能电站设计,2025年3月份开工、5月份投产后,配合当地在能源消纳、电网调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;制氢加氢站将与海上光伏电站强强联合,在全国率先形成“光氢一体化”发电规模化应用场景,计划年内投产运营。整个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,年平均上网电量约为4.68亿千瓦时,与同等容量燃煤电厂相比,每年可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30.94万吨、二氧化硫约562.6吨、二氧化氮约1125.3吨,有效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。(经济日报记者薛海燕)